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清风时评 >> 正文

王志琴:基层减负目的在于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作者: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志琴

近日,为给基层减负,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在精减文件数量、严控会议数量规模、着力清新文风会风、改进提升调查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为基层减负把脉开药,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受到广泛点赞。

基层减负让干部回归主责主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连接基层工作与群众之间的直接桥梁与纽带。一方面,要对接和传达落实好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各类检查、考核、督查,可谓工作忙、任务重、问责多。有些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疲于应付,为补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总结和台账资料上“花心思”“做文章”,导致服务群众的时间被挤压。还有基层干部更是泡在会议中,埋首在文海当中,没有时间深入实际思考问题,使得各种工作安排,没有得到实实际际的落实,或是该见成效的收效甚微。

《十条措施》击中了基层干部痛点,举措务实管用,值得点赞。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神贯注给群众办事、心无旁骛为人民服务,各项政策方针落地生根就有了最有力的抓手,从而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也当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并非简单地“卸包袱”,关键还要重新厘清基层责、权、利的关系,让基层干部回归为群众办事的主责主业,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切忌“走形式”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就《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发起投票,让网友选出他们最赞成的减负措施。上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不少还留言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期待。留言当中呼声最高的是——“中央的政策是很好,但一定要真正落实啊!”

有的基层干部“五加二”、“白加黑”,经常连轴开会,看不完的通知,应接不暇的迎检、填表和考核……这样的工作状态,让广大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这些“快递”都不同程度的掺杂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包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长期形成的行为惯性,要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只有深挖根源、对症施治,才能防止形式主义问题滋生蔓延、反复发作。

《十条措施》开出了“良方”,但如果“对症不下药”或“纸上谈兵”、慢落实、假落实,就会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圈。在叫好之余,如何让基层减负措施落地生效?“服从医嘱”至关重要。

“减负”听上去简单,其实非常考验本领。基层工作原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减负的同时必须拿出更实际、更高效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例如,在少开会、少发文件的情况下,如何把中央精神传达到位、把责任层层压实?督查检查频次少了、留痕少了,如何掌握真实情况、判断工作成效?如何既做到精准问责、形成有效震慑,又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做好设计,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到符合基层实际的解决办法,让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减负中受益。

基层减负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显著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着基层组织和经济的健康发展。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解决得如何,为基层减负成效怎么样,关键就要看是否使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是否能督促和帮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解决难题、推动发展上。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往应付文山会海、过频考核、过度留痕的压力,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动力,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把更多精力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轨道上来。

基层减负说到底,行不行,关键看执行。所谓“切实管用”,就是要让基层干部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感觉到无谓的事务更少了,干的实事更多了,工作更高效了。如此减负,才能加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发人深省,广袤的基层,是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落地的土壤,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树立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形成实干苦干的氛围,我们就能为千千万实干者培厚土壤、播洒甘露,而他们的辛勤耕耘,必然能在未来结出更扎实、更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