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清风时评 >> 正文

法律的责任是维护公平正义老百姓最期待的也是公平正义——《第二十条》感后感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驻公安局纪检监察组 点击: 作者:王涛、冯小萌

《第二十条》是一部深度探讨人性与公理的普法剧情片。电影不仅是普法电影也在不断追问我们内心如何过一生。

通过对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律条文的解读,一条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规定,让我们走进影片,对照道德、法律、人性和百姓心声深入思考---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对”?让我们深入思考镜子里折射的不一定是本物的投影,由此折射法律裁量标准的不唯一性。面对外界质疑的“僵尸条款”,我们怎样可以准确激活?就是民声、民意和民心所向。

采用生动写实的剧情,在喜剧的包裹下,通过诸多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向法律提出疑问。如校园暴力、公车骚扰、名誉侵犯、学区学籍、见义勇为、村霸、权力、行贿受贿等多视角呈现情与法的困境、现实与法条的温情与冰冷、为与不为的抉择、民声与制度的矛盾......很多大家认为构成正当防卫的行为,往往都是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论,顶破天定个过失致人死亡。我们的司法逻辑一直选择的是秩序大于正义。这从法理学看是那么回事,自由、正义与秩序。但当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国家公立救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个人救济就显得尤为重要。界定个人救济合法性的落实将会实实在在的推动立法的进步。昆山反杀案、于欢案的评判再次对正当防卫有了推动,2018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司法界定,为司法机关的适用提供了指南。2020年8月28日,两高一部发布了《关于司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谁不想在窝窝囊囊的人生中有那么一次捍卫正义与尊严的高光时刻,事物的进步也就是一次次捍卫的解答。这个世界存在真实的规则:趋利避害、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自有它的残酷与露骨,但从来如此,就对么?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我认为的英雄主义是面对鞭打我们的皮鞭鼓起瘦弱的胸膛昂扬而出的勇气。为改变这糟糕的世界发出自己的怒吼,这一吼,电影中的韩明做到了。生活中的我们能做到多少呢?

公平正义来自哪里?公平正义来自司法部门对每一个案件公平公正的判决、公平正义是普通老百姓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期待。法律最大的责任就是维护公平正义,加大力度惩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违法犯罪的犯罪成本,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鼓励心存善念的人敢于挺身而出去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法律最大的公信力就是守护好普通老百姓最朴素最期待的情感诉求,让老百姓在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途径去伸张正义、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受理线索的那一刻,就要清楚的认识到它不仅仅是捧在手里的两张纸,而是沉甸甸的希望;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代价而不去做。

要相信:公平正义,一直都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