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信念守初心,矢志砥砺担使命。9月20日上午,县委书记胡统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亚东,县委副书记、县长焦利民,县政协主席苗云,县委常委许君、王志琴、马俊飞、任学友、吕瑞卿、丁炜等县四套班子全体在家县级领导,来到我县三五九旅窑洞遗址、石光银治沙展馆、李守林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瞻仰革命旧址,聆听英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三五九旅窑洞旧址位于定边县城北15千米,盐场堡镇东北1千米处。在一孔孔窑洞遗址前,胡统金等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认真聆听359旅战士们打盐战斗,为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历史,共同追忆峥嵘岁月。1940年至1942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王震将军率领359旅2000多名指战员,在花马池开展食盐生产。艰苦的岁月没能难住359旅的战士们,没有吃处,战士们垒灶为炊;没有住处,战士们自己动手,在花马池畔打土窑175孔,拉开了大生产的序幕,有力的支援了革命战争,缓解了边区政府的财政困难,曾被毛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在359旅窑洞遗址纪念碑前,胡统金领誓,全体领导干部整齐列队,面向鲜红的党旗,坚定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深切表达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
“誓将沙漠变绿洲”“我这辈子就干一件事,治住沙子”“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是定边县“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的铿锵诺言,也是他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37年来,石光银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已治理195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营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如今年近古稀的石光银,仍然下地与村民们一起寻求更好地治沙方法。在定边街道办十里沙村石光银治沙展馆内,胡统金等和石光银一道,边走边看,不时交流,仔细参观展馆内珍贵的治沙图片和各类治沙实物,认真聆听石光银与风沙“战斗”的英雄事迹,并观看《大漠赤子》纪录片,全面了解他面对风沙肆虐的艰苦环境,三战狼窝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茫茫沙海上书写绿色传奇,为定边的治沙造林事业贡献力量的光辉事迹。
堆子梁镇小滩子村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每年冬春之际,风沙肆虐,自然环境恶劣。要改变小滩子的贫穷面貌就得先治沙。1951年冬,李守林联合28户人家组织起了村上第一个造林互助组。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李守林的带领下,小滩子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滩子村治沙造林事迹陈列室里,胡统金等随着解说员的介绍,仔细观看一幅幅斑驳的图片、一页页泛黄的治沙记事簿,在一段段真实的文字介绍中,在一件件珍贵的治沙实物前,深深感悟李守林为治沙造林呕心沥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一生,也真切体会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治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