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文苑 >> 正文

家风带作风 作风映家风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1日 信息来源: 点击: 作者:朱志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层面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领导干部要把家风摆在重要位置,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进步,物质生活怎么丰富,党员干部都要在“子孙需要什么?”“给后代留点什么?”“怎样使家族兴旺发达?”等方面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到石沟沿村党支部书记对家人的“一寸不让”;从焦裕禄“不能搞特殊”的焦氏家风,到杨善洲对家人的“苛刻”教育,他们留下了动人的家风故事,也铺垫了“中国家风”的鲜明底色。

言传身教“立品”

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锻造和培养。无论是古代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陆游的《放翁家训》,还是近现代广为人知的梁启超教子有方、《傅雷家书》、丰子恺教育之道,都说明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家风,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优秀党员干部的红色家风更是众口相传、传之不朽。如果说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那么家风则是党员干部的“后院”,党员干部要防止“后院起火”,就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家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立品”上做到言传身教,内修德、外修品,以独特的人格魅力给予子女人格导向、精神慰藉的精神力量,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以身作则“立廉”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养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至关重要,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不可或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家训更是起着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家庭是人生的课堂,党员干部是家人身边的榜样,当好孩子的老师、家人的榜样,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党员干部只有端正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到带头作用,面对家人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和约束力。如果党员干部置规定纪律于不顾,把家庭当作权钱交易的名利场,或是把家人当作利益共同体,本应该在“立廉”上以身作则,却在“违纪”上以身试法,不仅毁了自我前程,也贻误了子女的成长。助廉,则家风清正;帮腐,则贪欲不止。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承着从对党风政风的高度负责,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管好自己,提高“免疫力”、管好配偶,塑造“贤配偶”、管好子女,念好“育子经”,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阐述了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培养,将家庭建设好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清朗的政风自然就能够形成。拥有良好的家风,不仅对家庭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风是党员干部事业发展的根基。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刻理解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日常监督,注重上下联动,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锤炼党性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要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积极培育良好的家风氛围。要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让廉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