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廉政史鉴 >> 正文

横戈马上行:抗倭名将戚继光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9日 信息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作者:佚名

明朝初期,便有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但当时明朝国力强盛,又重视海防建设,是以倭寇并未酿成大患。至嘉靖年间,明朝国势日渐衰微,军备废弛,倭寇复又猖獗,加之对外贸易长期受海禁政策所阻,部分中国海商如王直、徐海等受经济利益驱使,与倭寇相互勾结,沆瀣一气。成千上万的倭寇,迭起于东南沿海一带,大肆抢掠,犯下累累罪行,给无辜民众带来极大的灾难与痛苦。为彻底解除海防隐患,保家卫国,明代诸位爱国将领积极组织军民对抗倭寇,一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抗倭战争就此拉开序幕。一颗绝世将星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并将在军事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抗倭名将——戚继光。

少年壮志不言愁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其父戚景通,为人清廉正直、德行过人,曾任神机营副将,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生长在将门之家,戚继光自幼就展现出不俗的军事天赋,他在读书之余常常“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楮为旌旗,聚瓦砾为阵垒,陈列阶所,研究变合,部伍精明,俨如整旅”。

有鉴于此,父亲戚景通一直致力于将戚继光培养为一名忠君爱国的合格将领,不单令其牢记“忠孝廉节”四字箴言,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儿子要清正廉洁、质朴简易。

某日,戚继光脚穿丝履经过庭院,因鞋子过于精美,被父亲当场喝住责骂。戚景通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今日着锦鞋,他日就会谋求华服,将来若为将领,也必克扣士兵粮饷以满足个人私欲,此非良将之所为。为进一步彰显去奢从俭的决心,即便得知此鞋为外祖母所赠,戚景通亦毫不犹豫地将其撕裂丢弃,不愿让儿子沾染丝毫奢靡之风。在未来几十年的求学及从军生涯中,戚继光一直秉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不追求华而不实之物,就连武艺与战术也力求简单实用。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戚继光受用终生,而老师梁玠则在学业上给予他很多指导。早在13岁左右,戚继光便跟随梁玠走读学习,父亲戚景通过世后,17岁的戚继光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按照朝廷规定,官员不能徒步外出就学,但戚继光无法自备车马侍从,求学无望之际,幸而梁玠不计酬劳,主动登门教学。在老师的殷切关怀与严苛督促下,戚继光愈发勤奋用功,“日坐书舍,旦暮勤读”,学业自然也突飞猛进。即便戚继光最终并未走上出仕为官的道路,但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他日后汲取历代兵书之智慧,创造自成一派的治军思想和用兵方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人的天赋、端正的品行与出众的文采,这些可贵的优点集聚于戚继光一人之身时,他就注定将会是一位不平凡的将领。不过,此时的戚继光却仅是个管理屯田事务的将领,籍籍无名,直到其远赴北方历练,这块璞玉才逐渐被打磨出应有的光华。

从21岁起,连续五年戚继光都被推为中军指挥官,率领山东六府民兵戍守蓟门。多年戍边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边防松弛的危害,因此特向朝廷上《备俺答策》,以提高政府对北方蒙古的警惕。后来鞑靼部落果然南侵,进逼北京。戚继光奉命督防北京九门,期间条陈御虏方略十余篇,兵部对此非常重视,特奏请朝廷刊刻出版,作为将士退寇的战略要书。

其后不久,戚继光在山东整饬海防以备倭寇时,取得了不凡成绩,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再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此时恰逢东南一带倭患愈演愈烈,于是他被调往形势严峻的江浙战场。在这场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战争中,戚继光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就此展开,而不可一世的倭寇也即将迎来令之闻风而逃、肝胆俱裂的劲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556年,在胡宗宪的大力举荐下,戚继光升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府。八月,八百名倭寇流窜至慈溪,进掠龙山所,戚继光闻讯后即奔赴高家楼待敌。倭寇分三路进攻,来势凶猛,竟将三千明军打得节节败退。在胜负将决的紧要时刻,戚继光果断登上高台,连发三矢,箭箭皆中倭寇酋长,成功鼓舞士气,群龙无首的倭寇败退而逃。

经此一役,戚继光充分意识到明军在组织与纪律上的薄弱,决意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御倭部队。十二月,通过多番申请,戚继光终于得到三千绍兴士兵,并着手进行训练,而这批新兵不久便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岑港之战是抗倭过程中最艰难的战役之一,明军久攻不下,战事一度陷入胶着状态,而一批新倭又趁机进攻台州,情势更加危急。戚继光奉命带兵驰援台州,他督战有力,新兵亦勇猛强劲,最终大获全胜。之后,戚继光折回岑港,协助总兵俞大猷猛攻敌军,最终逼得倭寇火烧营寨,逃往柯梅岭一带。此战之后,戚继光所辖新军气势高昂,所向披靡,多次在浙江沿海地区力挫倭寇,摧毁其巢穴,杀敌数千。戚继光御敌之勇、用兵之妙,此时也已天下皆知。

然而,戚继光并未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所领部队虽英勇善战,屡次获胜,但却存在着贪图战功、纪律松弛的现象,不利于长久对倭作战,所以必须适时转换策略,重新选训一支更强劲的抗倭部队。经过深思熟虑,戚继光最终将眼光投向了民风彪悍的义乌地区,从中精挑细选出四千名勇猛健壮的民兵。新兵组成后,戚继光亲自组织训练,以最严格的方式授予其武艺与阵法,短短数月,就练成一支军纪严明、以一当百的威猛之师。

1561年,倭寇趁戚继光奔援宁海之机,兵分三路进犯台州。戚继光早已识破敌军诡计,提前在台州等地部署了军队。在准确分析敌情后,戚继光先带兵赶往宁海剿倭,敌人自以为计谋得逞,开始进攻台州城。戚继光闻讯后,先其一步来到台州城下,用鸳鸯阵法大破敌军。之后,戚继光又于上峰岭伏击余倭,并在长沙之战消灭这股倭寇的最后力量,这便是抗倭战争中有名的台州大捷。据统计,在此次战役中,被虏民众救还万余人,倭寇被俘斩千余人,而戚家军阵亡不到二十人。

浙江倭乱被成功镇压后,戚继光又奉命赴闽抗倭。由于战术得当,士兵作战勇猛,连战连捷,残余倭寇被逼退至广东。戚继光继续带军深入广东南澳等地,与俞大猷部分水陆两路夹击,重创盘踞于此的敌寇,并最终全歼余倭。至此,多年来困扰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基本平息,这场艰苦卓绝的抗倭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

《纪效新书》与鸳鸯阵

历经多年战火的淬炼,戚继光的治军思想与用兵方略也日臻成熟。他撰写的《纪效新书》是其抗倭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内涵丰富,从军队建设、攻守战法到兵器制造等方面均有涉及,尤以练兵为重。军事训练历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但到底练什么、怎样练,即便在《孙子兵法》中也没有具体阐述过,而《纪效新书》弥补了这一缺憾。

此书开篇即强调要精选勇敢老实之兵,再以“束伍法”进行编制,分为营、司、官、哨、队五级,一级节制一级,级级相制。在具体练兵过程中,号令、纪律、武艺及阵法等都需强力训练,并格外注重练“胆气”,赋予士兵视敌如仇、杀敌无畏的性格,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地提高士兵的身心素质。这番综合训练之下,自然能练就一支组织严密、纪律分明的队伍,名震四海的戚家军便由此而生。

除精于练兵外,戚继光在作战布阵上也造诣颇高,改良和创制了一些极为实用的阵法,其中以鸳鸯阵使用率最高、杀伤力最强。在浙江抗倭期间,戚继光根据东南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的地势特点,再结合多年作战经验,创造性地应用长短兵相间、互相配合的阵法,因形似鸳鸯结伴,故称为“鸳鸯阵”。

鸳鸯阵共需十二人,队长居首,中间十人分两列纵队。前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主要抵挡敌方的箭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次二人各手握一支尖锐的狼筅,用以刺伤、扫倒敌人,既防守前方又便于后方进攻。紧接着的四名长枪手、长矛手是最主要的进攻力量,在敌人卷入阵法时拼尽全力将对方戳伤或刺死。再后两位各拿镗钯一把,专事警戒、支援等工作,是后方重要的防守力量,如若敌方迂回攻击,便冲上前与其拼杀,必要时也可协助长枪手击杀敌人。最后一名是负责后勤的伙夫杂役,一般不主动攻击,因而有时亦不在阵法中。

这种攻守兼备的战术,需要彼此默契配合,一旦熟练掌握,便能发挥强大的威力。此阵还可因时制宜变换为“两仪阵”与“三才阵”,成为戚家军杀敌制胜的法宝。鸳鸯阵仅是戚继光所用阵法之一例而已,其战术之妙、兵法之精,可见一斑。

抗倭战争后,戚继光威望大增,成为当之无愧的军事奇才、抗倭英雄。在倭患泛滥、海防失控的危急时分,他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带领部队奔赴抗倭最前线,东征西战,消灭了横行多年的倭寇,解救无数黎民于水深火热中,为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正是戚继光戎马倥偬的一生的真实写照。(王超群)